動脈硬化性閉塞癥的高發人群包括長期吸煙者、高血壓患者、糖尿病患者、高脂血癥患者及中老年群體。
1、吸煙人群:
煙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,加速動脈粥樣硬化進程。吸煙者下肢動脈狹窄風險是非吸煙者的2-6倍,戒煙可顯著降低疾病進展速度。日常需嚴格避免二手煙暴露,定期進行踝肱指數檢測。
2、高血壓患者:
持續高壓血流沖擊會導致血管內膜機械損傷,促進脂質沉積形成斑塊。這類人群需將血壓控制在140/90mmHg以下,優先選擇鈣通道阻滯劑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等具有血管保護作用的降壓藥物。
3、糖尿病患者:
血糖升高引發糖基化終末產物堆積,造成血管膠原纖維交聯硬化。建議糖化血紅蛋白維持在7%以下,配合二甲雙胍、SGLT-2抑制劑等降糖藥使用,每日檢查足部皮膚避免潰瘍。
4、高脂血癥者:
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滲透沉積是動脈斑塊的核心成因。這類人群需將LDL-C控制在2.6mmol/L以下,使用阿托伐他汀、瑞舒伐他汀等降脂藥物,每周食用深海魚3次補充ω-3脂肪酸。
5、中老年群體:
年齡增長伴隨血管彈性纖維斷裂、鈣鹽沉積等退行性改變。5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年進行血管超聲篩查,堅持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飲食增加納豆、黑木耳等抗凝食物攝入。
高危人群需建立綜合防控體系,每日保證3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騎自行車或太極拳,飲食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重點補充橄欖油、堅果等不飽和脂肪酸,同時監測體重指數避免肥胖。出現間歇性跛行癥狀時應及時進行CT血管造影檢查,必要時采用球囊擴張術或動脈旁路移植術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