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炎通常不需要手術治療,多數情況下可通過藥物治療控制病情。主要治療方法有抗生素治療、中藥調理、物理治療、生活方式調整、定期復查等。
子宮內膜炎是子宮內膜的炎癥反應,常見癥狀包括下腹疼痛、異常陰道分泌物、月經不調等。抗生素治療是首選方案,醫生會根據病原體檢測結果選擇針對性藥物,如頭孢曲松鈉、甲硝唑、多西環素等。這些藥物能有效抑制細菌生長,控制感染擴散。治療期間需完成整個療程,避免自行停藥導致病情反復。
中藥調理可作為輔助手段,具有清熱解毒、活血化瘀功效的藥物如婦科千金片、金剛藤膠囊等,能緩解炎癥反應。物理治療如局部熱敷可促進盆腔血液循環,幫助炎癥吸收。患者應保持外陰清潔,避免性生活,穿著寬松透氣的棉質內褲。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果,增強免疫力。
極少數情況下,如形成宮腔膿腫、藥物治療無效或合并其他嚴重并發癥時,可能需要考慮手術治療。手術方式包括宮腔鏡下膿液引流、病灶清除等,但這類情況較為少見。術后仍需配合抗生素治療,并加強營養支持。
患者應遵醫囑規范用藥,避免過度勞累,保證充足睡眠。治療期間注意觀察癥狀變化,如出現發熱、劇烈腹痛等情況需及時復診。保持良好衛生習慣,月經期勤換衛生巾,避免盆浴。適當進行溫和運動如散步、瑜伽等,促進盆腔血液循環。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監測病情恢復情況,預防疾病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