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癌術后可通過傷口護理、排尿管理、疼痛控制、淋巴水腫預防、定期復查等方式促進康復。術后護理需關注感染預防、功能恢復及長期隨訪。
1、傷口護理:
術后7-10天保持腹部切口干燥清潔,每日觀察有無紅腫滲液。淋浴時使用防水敷料覆蓋,避免盆浴或游泳。選擇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,咳嗽時用手按壓傷口減輕張力。若出現發熱或膿性分泌物需及時就醫。
2、排尿管理:
全子宮切除可能影響膀胱功能,術后需記錄排尿頻率和尿量。留置導尿管期間每日清洗會陰部,拔管后嘗試定時排尿。進行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,每小時飲水100-150ml避免尿潴留。出現排尿困難或血尿需泌尿科評估。
3、疼痛控制:
術后48小時內按醫囑使用布洛芬、對乙酰氨基酚或曲馬多。采用半臥位減輕腹部張力,咳嗽時用枕頭按壓腹部。非藥物緩解包括低頻電刺激、冥想呼吸法。持續性劇痛需排除腸梗阻或感染。
4、淋巴水腫預防:
淋巴結清掃術后避免患側手臂抽血或測血壓。每日做握拳抬臂運動促進淋巴回流,睡眠時墊高肢體15度。穿戴二級壓力袖套,避免高溫暴曬或蚊蟲叮咬。出現手臂腫脹需進行專業淋巴引流按摩。
5、定期復查:
術后2年內每3-6個月檢測腫瘤標志物CA125,每年進行盆腔MRI和胸部CT。激素治療患者需監測骨密度,放療后定期評估腸道功能。出現陰道異常出血、消瘦或骨痛需立即就診。
術后飲食需保證每日60g優質蛋白攝入,選擇三文魚、雞胸肉及大豆制品。康復期進行每周150分鐘低強度運動如游泳、瑜伽,避免負重超過5kg。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,3個月內禁止性生活。建立癥狀日記記錄排便、排尿及疼痛變化,參加病友互助小組改善心理狀態。長期隨訪中需關注心血管疾病及骨質疏松風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