風濕性心臟病主要表現為心悸、氣短、胸悶、乏力、水腫等癥狀。風濕性心臟病通常由風濕熱反復發作引起,主要累及心臟瓣膜,導致瓣膜狹窄或關閉不全。
1、心悸
心悸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常見的早期癥狀,患者自覺心跳加快或不規則,尤其在活動后更為明顯。心悸可能與心臟瓣膜病變導致的心律失常有關,也可能因心臟負荷增加引起。患者需注意休息,避免劇烈運動,定期監測心率變化。若心悸頻繁發作或伴隨其他不適,應及時就醫檢查。
2、氣短
氣短是風濕性心臟病進展期的典型表現,患者在輕微活動或平臥時即可出現呼吸困難。這與心臟泵血功能下降導致肺淤血有關。患者應保持半臥位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若氣短加重或出現夜間陣發性呼吸困難,提示病情進展,需盡快就醫評估心臟功能。
3、胸悶
胸悶多發生在胸骨后或心前區,表現為壓迫感或不適感,常在體力活動后誘發。這與心肌缺血或心臟負荷過重有關。患者應避免情緒激動和寒冷刺激,注意保暖。若胸悶持續不緩解或伴隨胸痛,需警惕心肌缺血可能,應立即就醫。
4、乏力
乏力是風濕性心臟病患者的常見全身癥狀,表現為易疲勞、活動耐力下降。這與心臟泵血功能減退導致全身供血不足有關。患者應合理安排作息,保證充足睡眠,避免過度勞累。適當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癥狀,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。
5、水腫
水腫多出現在下肢,嚴重時可波及全身,是風濕性心臟病晚期的表現。這與右心功能不全導致體循環淤血有關。患者應限制鈉鹽攝入,每日監測體重變化。若水腫突然加重或出現腹水,提示心功能惡化,需及時就醫調整治療方案。
風濕性心臟病患者需注意低鹽飲食,每日鈉鹽攝入不超過5克,避免腌制食品。適當進行散步、太極等低強度運動,但需根據心功能情況調整運動量。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感冒和鏈球菌感染。定期復查心臟超聲,監測瓣膜病變進展。若出現癥狀加重或新發不適,應及時就醫。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,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停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