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昏迷主要表現為意識障礙、行為異常和神經系統癥狀,嚴重時可危及生命。肝昏迷的癥狀主要有意識模糊、撲翼樣震顫、性格改變、定向力障礙、肝臭。
1、意識模糊
患者早期可出現注意力不集中、反應遲鈍等輕度意識障礙,隨著病情進展可能發展為嗜睡或昏迷。這種意識狀態改變與血氨等毒性物質透過血腦屏障有關,需警惕肝硬化、急性肝衰竭等基礎疾病惡化。臨床常用乳果糖、門冬氨酸鳥氨酸等藥物降低血氨,嚴重時需進行人工肝支持治療。
2、撲翼樣震顫
特征性表現為手腕背伸時出現不規則震顫,類似鳥類撲翼動作。這是肝性腦病的典型體征,與基底節區神經遞質失衡相關。患者常伴有肌張力增高和腱反射亢進,需通過限制蛋白質攝入、使用利福昔明等腸道不吸收抗生素來控制癥狀。
3、性格改變
早期可能出現情緒波動、易激惹或淡漠等精神癥狀,容易被誤診為精神疾病。此類表現與假性神經遞質積累影響大腦功能有關,常見于慢性肝病患者。治療需糾正電解質紊亂,必要時使用支鏈氨基酸制劑調節神經遞質平衡。
4、定向力障礙
患者對時間、地點、人物的認知能力下降,嚴重時無法完成簡單計算或圖形繪制。這種認知功能障礙與錳沉積和星形膠質細胞病變相關,可通過腦電圖檢查輔助診斷。基礎治療包括維持水電解質平衡、補充鋅制劑等。
5、肝臭
患者呼出氣體帶有特殊霉爛味或甜味,是肝臟代謝功能嚴重受損的表現。這種氣味由硫醇類物質經肺排出形成,往往提示病情危重。除常規降氨治療外,可能需要血液凈化或肝移植干預。
肝昏迷患者需嚴格限制蛋白質攝入,每日控制在20-40克,以植物蛋白為主。可適量食用支鏈氨基酸豐富的食物如小米、南瓜等,避免堅硬粗糙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。建議記錄每日精神狀態變化,監測血壓、尿量等生命體征。出現嗜睡、言語不清等癥狀應立即就醫,避免使用鎮靜類藥物。長期管理需針對原發肝病進行治療,定期復查肝功能、血氨等指標,必要時在營養師指導下進行膳食調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