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婦腰痛可能由激素水平變化、子宮增大、姿勢不良、缺鈣、泌尿系統感染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調整姿勢、補鈣、物理治療等方式緩解。
1、激素水平變化
妊娠期孕激素和松弛素水平升高會導致韌帶松弛,腰椎穩定性下降。這種生理性變化在孕中晚期尤為明顯,可能伴隨骨盆區域酸脹感。建議避免久站久坐,睡眠時用孕婦枕支撐腰部,無須特殊藥物治療。
2、子宮增大
隨著胎兒發育,增大的子宮會改變重心位置并壓迫腰骶神經。孕20周后癥狀逐漸顯現,仰臥位時可能加重。日常可使用托腹帶分擔壓力,坐立時保持脊柱直立,避免穿高跟鞋。
3、姿勢不良
孕婦常因腹部前傾形成腰椎代償性前凸,長期錯誤姿勢會導致肌肉勞損。表現為久坐后起身困難、夜間翻身疼痛。可通過孕婦瑜伽改善體態,工作間隙做貓式伸展,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。
4、缺鈣
胎兒骨骼發育會大量消耗母體鈣質,低鈣狀態易引發骨關節疼痛。癥狀多出現在孕中期,可能伴發小腿抽筋。應在醫生指導下補充碳酸鈣D3片,每日攝入500毫升牛奶,適量曬太陽促進鈣吸收。
5、泌尿系統感染
妊娠期輸尿管擴張易誘發腎盂腎炎,表現為腰痛伴尿頻尿急。需完善尿常規檢查,確診后可遵醫囑服用頭孢克洛膠囊等B類抗生素,治療期間多飲水,避免憋尿。
孕婦腰痛日常應注意控制體重增長速度,單次提重物不超過5公斤。飲食多攝入富含鈣質的豆腐、西藍花等食物,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。若出現下肢麻木、發熱或肉眼血尿等警示癥狀,需立即就醫排除先兆流產、腎結石等急癥。孕晚期可通過溫水浴或局部熱敷緩解不適,所有治療措施均需在產科醫生指導下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