蕁麻疹本身通常不影響懷孕和生育能力,但部分特殊情況需謹慎。蕁麻疹與妊娠的關系主要涉及藥物禁忌、免疫變化、遺傳因素、慢性疾病影響及過敏原暴露五個方面。
1、藥物禁忌:
治療蕁麻疹的某些抗組胺藥物如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在妊娠期需調整劑量或更換為B類安全藥物如氯苯那敏,部分免疫抑制劑如環孢素可能致畸。孕婦用藥需嚴格遵循產科與皮膚科醫生聯合指導,避免自行服藥。
2、免疫變化:
妊娠期體內雌激素水平升高可能誘發或加重蕁麻疹,約20%孕婦出現孕期特異性蕁麻疹PUPPP。這種免疫應答異常通常產后自愈,但發作期間劇烈瘙癢可能影響孕婦生活質量,需通過冷敷、低敏護膚品等非藥物方式緩解。
3、遺傳因素:
若父母有特應性體質如過敏性鼻炎、哮喘,子女患蕁麻疹風險增加30%-50%。建議孕前進行過敏原篩查,孕期避免接觸已知過敏原如塵螨、花粉等,降低新生兒過敏性疾病發生率。
4、慢性疾病影響:
自身免疫性蕁麻疹如甲狀腺炎相關可能伴隨抗磷脂抗體綜合征,增加流產風險。孕前需檢查甲狀腺功能、抗核抗體等指標,合并紅斑狼瘡等結締組織病者需風濕免疫科評估后再妊娠。
5、過敏原暴露:
孕期接觸食物海鮮、堅果、昆蟲叮咬等可能誘發急性蕁麻疹甚至過敏性休克。建議備孕階段完成過敏原檢測,高風險人群隨身攜帶腎上腺素筆,居住環境定期除螨消毒。
備孕期間應系統記錄蕁麻疹發作頻率與誘因,選擇癥狀穩定期妊娠。孕期優先采用物理降溫、燕麥浴等安全止癢方式,必須用藥時選擇妊娠B級抗組胺藥。產后哺乳期避免使用賽庚啶等可通過乳汁分泌的藥物。建議所有慢性蕁麻疹患者孕前3個月至產科及皮膚科進行聯合評估,完善IgE、補體C4等實驗室檢查,制定個體化用藥與監測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