腰酸背痛可能由肌肉勞損、不良姿勢、腰椎退行性變、泌尿系統疾病、婦科疾病等原因引起。
1、肌肉勞損
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或過度使用腰部肌肉可能導致肌肉勞損。常見于久坐辦公、重體力勞動或運動過量人群。表現為局部酸痛、活動受限,熱敷和適度拉伸可緩解癥狀。避免突然扭轉腰部,建議每小時起身活動5分鐘。
2、不良姿勢
駝背、塌腰等錯誤體態會使脊柱受力不均。長期伏案工作、低頭使用手機易引發姿勢性腰痛。使用符合人體工學的座椅,在腰部墊支撐枕,進行核心肌群訓練有助于改善。游泳和瑜伽能增強脊柱穩定性。
3、腰椎退行性變
隨著年齡增長,椎間盤水分流失導致緩沖作用減弱。可能出現腰椎間盤突出、骨質增生等病變,常伴下肢放射痛。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診斷,急性期需臥床休息,物理治療和藥物可緩解癥狀。
4、泌尿系統疾病
腎結石、腎盂腎炎等疾病可引起腰部鈍痛或絞痛。多伴有排尿異常、發熱等癥狀。尿液檢查和超聲能輔助診斷,需針對原發病治療。每日飲水2000毫升以上有助于預防結石形成。
5、婦科疾病
盆腔炎、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婦科病變可能引發腰骶部墜痛。疼痛常與月經周期相關,伴有異常分泌物。婦科檢查和超聲可明確病因,需規范抗感染或激素治療。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和性生活。
建議保持規律運動習慣,每周進行3次以上腰背肌鍛煉,如小燕飛、橋式運動等。睡眠選擇硬度適中的床墊,側臥時雙腿間夾枕頭減輕脊柱壓力。避免提重物時彎腰,應采用屈膝下蹲姿勢。若疼痛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下肢麻木、大小便障礙等癥狀,需及時就醫排除嚴重脊柱病變。日常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,適度曬太陽促進骨骼健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