磁性附著體適用于牙列缺損、牙周病松動牙固定、頜面缺損修復三類主要情況,具體適應證包括殘根殘冠保留、種植體上部修復、活動義齒固位增強、先天性缺牙修復、腫瘤術后頜骨重建。
1、殘根殘冠保留:
當牙齒因齲壞或外傷僅剩殘根殘冠時,磁性附著體可通過磁力將修復體與剩余牙體連接。利用根管內鑄造樁核或預成樁核作為銜鐵,磁體嵌入活動義齒基托,實現咬合力分散。這種方式能保留牙周膜本體感受功能,避免拔牙后牙槽骨吸收。
2、種植體上部修復:
對于骨量不足無法常規(guī)修復的種植病例,磁性附著體可作為種植體上部結構。種植體頂端安裝銜鐵基臺,與覆蓋義齒內的磁體形成閉合磁場,特別適用于下頜無牙頜患者。磁力輔助固位能降低種植體側向受力,減少邊緣骨吸收風險。
3、活動義齒固位:
傳統(tǒng)卡環(huán)固位力不足時,在基牙鄰面或牙合面嵌入銜鐵,與義齒磁體形成800-1000g吸附力。這種設計適用于肯氏一類、二類牙列缺損,能顯著改善義齒穩(wěn)定性。磁力固位對基牙產生的側向力僅為卡環(huán)的1/3,更有利于牙周健康。
4、先天性缺牙修復:
青少年先天缺牙伴頜骨發(fā)育不全者,磁性附著體可避免傳統(tǒng)修復對生長中心的干擾。銜鐵粘接于乳牙或恒牙表面,磁體置于過渡性修復體,待頜骨發(fā)育完成后更換永久修復。這種可逆設計不影響正畸治療,能維持咀嚼功能促進頜骨發(fā)育。
5、頜骨重建修復:
腫瘤切除或創(chuàng)傷導致頜骨缺損時,在移植骨或鈦網支架上設置銜鐵,與贗復體磁體配合恢復面部外形。磁性附著體允許三維方向上的微小位移,能緩沖咀嚼壓力,避免修復體對移植組織的機械損傷。術后6個月骨結合穩(wěn)定后即可開始修復。
使用磁性附著體需定期維護,每半年檢查磁體腐蝕情況及固位力衰減程度。避免進食過硬食物防止磁體脫位,清潔時使用軟毛刷輕刷銜鐵表面。種植體支持的磁性修復需配合沖牙器清潔基臺周圍,活動義齒夜間摘除后應浸泡在專用溶液中保持磁體性能。修復后第一年每3個月復查咬合關系,后期根據磁力穩(wěn)定性調整復診頻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