感染常見的癥狀主要有發熱、乏力、咳嗽、局部紅腫疼痛、消化系統異常等。感染可能由病毒、細菌、真菌、寄生蟲等病原體引起,不同病原體感染的癥狀可能有所不同。
1、發熱
發熱是感染最常見的癥狀之一,病原體侵入人體后,免疫系統會釋放致熱原,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紊亂,引起體溫升高。發熱程度可從低熱到高熱不等,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寒戰、出汗等癥狀。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熱通常持續時間較短,細菌感染引起的發熱可能持續時間較長且熱度較高。
2、乏力
感染時患者常感到全身乏力、精神不振,這是由于病原體產生的毒素和機體免疫反應消耗大量能量所致。乏力程度與感染嚴重程度相關,嚴重感染時可出現極度疲乏、嗜睡等癥狀。部分病毒感染如流感,乏力癥狀可能尤為明顯。
3、咳嗽
呼吸道感染常表現為咳嗽癥狀,咳嗽性質可為干咳或有痰。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多表現為刺激性干咳,細菌性感染可能出現黃膿痰。肺部感染時咳嗽可能伴有胸痛、呼吸困難等癥狀。咳嗽是機體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和異物的防御性反射。
4、局部紅腫疼痛
局部感染常表現為紅、腫、熱、痛等炎癥反應,如皮膚感染可見局部皮膚發紅、腫脹、觸痛。傷口感染可能出現膿性分泌物。淋巴結感染可導致淋巴結腫大壓痛。這些癥狀是機體對病原體入侵的局部防御反應。
5、消化系統異常
消化道感染常表現為惡心、嘔吐、腹瀉、腹痛等癥狀。病毒性胃腸炎多表現為水樣腹瀉,細菌性痢疾可能出現黏液膿血便。部分全身性感染也可引起消化系統癥狀。嚴重腹瀉可能導致脫水、電解質紊亂等并發癥。
感染癥狀的嚴重程度因人而異,輕癥感染可能僅表現為輕微不適,重癥感染可能出現持續高熱、意識障礙、休克等嚴重癥狀。建議出現感染癥狀時注意休息,多飲水,保持營養攝入。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,應及時就醫,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針對性治療。平時應注意個人衛生,勤洗手,避免接觸傳染源,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感染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