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羅恩病腸道狹窄部分患者可通過規范治療實現功能恢復。腸道狹窄的恢復程度主要取決于狹窄性質炎癥性水腫或纖維化、病程長短及治療響應性,臨床需通過內鏡、影像學及病理檢查綜合評估。
炎癥性狹窄通常具有可逆性。急性期黏膜水腫和肌層痙攣導致的狹窄,在抗炎治療后可明顯改善。常用藥物包括糖皮質激素如潑尼松、免疫抑制劑如硫唑嘌呤和生物制劑如英夫利西單抗。這類患者可能伴隨腹痛、腹瀉癥狀,治療后可逐漸緩解。
纖維化性狹窄的恢復較為困難。長期慢性炎癥導致的膠原沉積和腸壁增厚,往往需要機械性干預。輕度纖維化可嘗試內鏡下球囊擴張術,重度狹窄則需考慮狹窄成形術或腸段切除術。此類患者多伴有腸梗阻表現,如嘔吐、腹脹等。
營養支持對腸道修復至關重要。全腸內營養可減少食物對腸道的機械刺激,要素飲食能降低抗原負荷。建議選擇低渣、高蛋白配方,必要時補充維生素B12和鐵劑。
疾病活動期的早期干預是關鍵。定期監測炎癥指標如C反應蛋白、糞鈣衛蛋白,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可延緩纖維化進展。出現持續腹痛、體重下降或梗阻癥狀時應盡早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