肺部影像檢查發現白點可能由肺炎、肺結核、肺結節病、肺真菌感染或肺部腫瘤等原因引起。肺部感染伴隨白點需結合臨床表現和進一步檢查明確診斷,常見病因有感染性病變、肉芽腫性疾病、良性腫瘤及惡性腫瘤等。
1、肺炎
細菌性或病毒性肺炎在胸片或CT上可表現為斑片狀、結節狀高密度影。肺炎鏈球菌感染常見于大葉性肺炎,影像學可見肺段或肺葉實變影。患者多伴有發熱、咳嗽、咳痰等急性感染癥狀,需進行痰培養等檢查明確病原體后使用抗生素治療,常用藥物包括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、左氧氟沙星、頭孢曲松鈉等。
2、肺結核
結核分枝桿菌感染可形成增殖性病灶,影像學表現為邊界清晰的結節或斑片影,常見于肺上葉尖后段。活動性肺結核患者可能出現低熱、盜汗、消瘦等結核中毒癥狀,需進行痰抗酸染色和結核菌素試驗。治療需規范使用異煙肼、利福平、吡嗪酰胺、乙胺丁醇等抗結核藥物,療程通常需要六個月以上。
3、肺結節病
非干酪樣壞死性肉芽腫疾病可表現為雙肺多發小結節,多伴有縱隔淋巴結腫大。該病病因未明,可能與免疫異常有關,部分患者可出現咳嗽、氣促等癥狀。診斷需結合血清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檢測和病理活檢,輕癥可能自愈,重癥需使用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治療。
4、肺真菌感染
曲霉菌、隱球菌等真菌感染在免疫功能低下患者中多見,CT可見結節伴暈征或空洞形成。肺曲霉球常表現為原有肺空洞內的移動性團塊影。確診需依靠組織病理學或培養,治療選用兩性霉素B、伏立康唑等抗真菌藥物,療程根據感染類型和患者免疫狀態調整。
5、肺部腫瘤
原發性肺癌或轉移瘤可表現為孤立性肺結節,惡性結節多具有分葉、毛刺等特征。長期吸煙者出現進行性增大的肺結節需高度警惕,應進行增強CT、PET-CT或穿刺活檢。早期肺癌可通過手術切除治療,晚期需根據病理類型選擇化療、靶向治療或免疫治療等綜合方案。
發現肺部白點后應完善血常規、腫瘤標志物、痰檢等實驗室檢查,必要時進行支氣管鏡或CT引導下穿刺活檢。日常需注意觀察咳嗽、胸痛、咯血等癥狀變化,避免吸煙及接觸粉塵等呼吸道刺激物。保持規律作息和適度運動有助于增強肺部抵抗力,出現持續發熱或呼吸困難等癥狀應及時復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