梅毒主要通過性接觸傳播,也可通過母嬰垂直傳播或血液傳播。梅毒螺旋體是導致梅毒的病原體,感染后可能引發全身多系統損害。
性接觸傳播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。梅毒螺旋體存在于患者的皮膚黏膜損害表面,如硬下疳、扁平濕疣等。無保護性行為過程中,病原體可通過微小破損進入對方體內。男男性行為者感染風險更高,肛交更容易造成黏膜損傷。
母嬰垂直傳播發生在妊娠期或分娩過程中。孕婦感染梅毒后,病原體可通過胎盤感染胎兒,導致先天性梅毒。孕早期感染可能引起流產、死胎,孕中晚期感染可致胎兒發育異常。分娩時新生兒接觸產道分泌物也可能被感染。
血液傳播相對少見,主要通過輸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制品,或共用注射器導致。醫務人員職業暴露也存在一定風險,但規范操作可有效預防。
梅毒感染后臨床表現復雜多樣。一期梅毒主要表現為硬下疳,二期可出現全身皮疹、黏膜損害,三期可能累及心血管和神經系統。部分感染者可能長期無癥狀但仍具傳染性。
預防梅毒需采取綜合措施。安全性行為是首要預防手段,正確使用避孕套可顯著降低感染風險。孕早期應常規進行梅毒篩查,陽性者需及時治療以阻斷母嬰傳播。避免共用注射器,嚴格血液制品篩查也很重要。出現可疑癥狀應及時就醫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