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不屬于遺傳性疾病,主要通過血液傳播、母嬰垂直傳播等途徑傳染。母嬰傳播可通過產前篩查、分娩方式優化、新生兒免疫干預等措施降低風險。
1、傳播途徑:
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接觸傳播,包括輸血、共用注射器、不潔醫療操作等。母嬰垂直傳播是兒童感染的主要途徑,但發生率低于5%。病毒不通過精液或卵子遺傳,與染色體異常無關。
2、母嬰阻斷:
孕婦確診感染需檢測病毒載量,高載量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索磷布韋維帕他韋等抗病毒藥物。分娩時避免侵入性操作,新生兒出生后需立即進行HCV抗體及RNA檢測。母乳喂養未證實增加傳播風險,但乳頭皸裂時應暫停。
3、新生兒管理:
感染嬰兒需在6月齡后復查HCVRNA確認診斷,2歲前不建議急于治療。確診兒童可選用格卡瑞韋哌侖他韋等兒童適用方案,治愈率超過95%。定期監測肝功能及生長發育指標至關重要。
4、家庭防護:
家庭成員應避免共用剃須刀、牙刷等可能接觸血液的物品。傷口需用防水敷料覆蓋,沾染血液的衣物需煮沸消毒。建議所有密切接觸者篩查抗體,陰性者無需預防性用藥。
5、生育建議:
計劃妊娠前完成抗病毒治療可獲得最佳阻斷效果,治愈后6個月受孕更安全。男性感染者不影響精子質量,但輔助生殖技術中需徹底清洗精液。通過試管嬰兒等醫學手段不能完全規避傳播風險。
保持均衡飲食有助于肝功能維護,適當補充維生素D和鋅元素。適度進行快走、游泳等有氧運動,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肝區不適。定期復查病毒載量及肝臟彈性檢測,家庭成員接種甲肝、乙肝疫苗可減少混合感染風險。出現乏力、黃疸等癥狀需及時就醫評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