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眶擴大術通常采用全身麻醉,少數情況下可能選擇局部麻醉加鎮靜。麻醉方式的選擇主要取決于手術范圍、患者耐受度、年齡及合并癥等因素。
1、全麻適用情況:
全身麻醉是眼眶擴大術的主流方式,適用于大多數患者。全麻能確保手術過程中患者完全無痛感、無意識,避免因術中體位變動或疼痛反應影響手術精細操作。尤其適用于手術范圍大、時間長如合并眶壁修復或視神經減壓、兒童或焦慮患者。全麻需氣管插管控制呼吸,由麻醉醫師全程監測生命體征。
2、局麻加鎮靜條件:
局部麻醉聯合靜脈鎮靜僅適用于部分微創眼眶擴大術。要求手術范圍局限如單純眶外側壁減壓、患者配合度高且無嚴重心肺疾病。局麻藥物注射于眼周神經阻滯區域,術中患者保持清醒但無痛感。需注意術中可能因牽拉眼肌引發惡心等不適反應。
3、手術范圍影響:
涉及多眶壁截骨或顱眶溝通性手術必須全麻。這類操作可能刺激三叉神經或牽拉眼外肌,局麻難以完全阻斷痛覺傳導。若需同期處理眶內腫瘤或骨折修復,全麻也能提供更穩定的手術視野。
4、患者因素考量:
兒童、精神障礙或幽閉恐懼癥患者優先全麻。高血壓、糖尿病患者需評估麻醉風險,局麻可能因應激反應導致血壓波動。老年患者若合并COPD等呼吸系統疾病,需個體化權衡全麻插管風險。
5、麻醉風險評估:
術前需完善心電圖、肺功能等檢查。全麻重點關注困難氣道、惡性高熱等風險;局麻需排除凝血功能障礙。麻醉醫師會結合患者ASA分級美國麻醉醫師協會健康狀況評估制定方案,術中配備監護儀監測血氧、血壓等指標。
術后護理需關注麻醉恢復情況。全麻患者清醒后可能出現短暫惡心嘔吐,需保持頭側臥位避免誤吸。局麻患者術后2小時內避免揉眼,防止未完全消退的麻醉作用導致角膜擦傷。無論哪種麻醉方式,術后24小時均需有人陪護,觀察有無視力變化、劇烈眼痛等異常。飲食從流質逐步過渡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響傷口愈合。定期復查眼眶CT評估骨窗愈合進度,一般術后3個月可恢復日常活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