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膜穿孔不修補可能導致聽力下降、反復感染和中耳結構損傷。后果的嚴重程度與穿孔大小、位置及是否繼發感染密切相關。
聽力下降是耳膜穿孔最常見的直接后果。耳膜作為聲音傳導的重要結構,穿孔會減弱聲波振動效率,導致傳導性耳聾。小穿孔可能僅引起輕度聽力減退,而大面積穿孔可使聽力損失達30分貝以上。
反復中耳感染風險顯著增加。穿孔使外耳道與中耳腔直接相通,細菌更容易侵入引發急性中耳炎。患者會出現耳痛、流膿、耳鳴等癥狀,嚴重時可形成慢性化膿性中耳炎,長期流膿伴惡臭。
中耳結構進行性損傷可能發生。長期存在的穿孔可能導致鼓室黏膜增生、聽骨鏈粘連或腐蝕。部分患者會發展成膽脂瘤型中耳炎,這種角化上皮堆積物具有破壞性,可能侵蝕內耳或顱底骨質。
少數情況下可能引發顱內并發癥。感染通過骨質破壞區向顱內擴散,可引起腦膜炎、腦膿腫或乙狀竇血栓性靜脈炎。這類情況雖罕見但后果嚴重,需緊急醫療干預。
建議耳膜穿孔患者定期進行耳內鏡檢查和聽力評估。對于超過3個月未自愈的穿孔,鼓膜修補術能有效恢復聽力并預防并發癥。手術方式包括內鏡下鼓室成形術或顯微鏡下鼓膜修補術,成功率可達90%以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