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前列腺炎主要分為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、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和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三種類型。
一、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
慢性細菌性前列腺炎通常由細菌感染引起,常見病原體包括大腸埃希菌、葡萄球菌等。患者可能出現尿頻、尿急、排尿困難等癥狀,部分患者伴有會陰部或下腹部疼痛。治療需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用敏感抗生素,如左氧氟沙星、阿奇霉素等。同時可配合溫水坐浴緩解癥狀,避免久坐和辛辣飲食。
二、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
慢性非細菌性前列腺炎占慢性前列腺炎的大多數,病因尚不明確,可能與免疫因素、神經內分泌失調有關。臨床表現與細菌性前列腺炎相似,但前列腺液檢查無細菌感染證據。治療以緩解癥狀為主,可采用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,配合非甾體抗炎藥如塞來昔布。生活方式調整包括規律作息、適度運動和避免過度勞累。
三、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
慢性盆腔疼痛綜合征以盆腔區域疼痛為主要表現,持續時間超過3個月,可能伴隨排尿異常和性功能障礙。發病機制復雜,涉及神經肌肉功能紊亂和心理因素。治療需多學科協作,包括藥物治療如加巴噴丁緩解神經痛,物理治療如盆底肌訓練,必要時進行心理干預。患者應保持良好心態,避免焦慮情緒加重癥狀。
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日常需注意保持規律性生活頻率,避免長時間憋尿或久坐。飲食上多攝入富含鋅元素的食物如牡蠣、南瓜子,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攝入。適度進行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環。癥狀持續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,避免自行用藥延誤病情。不同類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治療方案差異較大,需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個體化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