動脈栓塞與靜脈栓塞的主要區別在于發病機制、臨床表現及危險因素。動脈栓塞是動脈血管被血栓或栓子堵塞,靜脈栓塞則是靜脈血管內血栓形成或栓子脫落阻塞。
動脈栓塞通常由心臟疾病如房顫、心肌梗死或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脫落引起,表現為突發劇烈疼痛、皮膚蒼白、脈搏消失及功能障礙,常見于下肢或腦動脈。靜脈栓塞多與血流緩慢、血管損傷或高凝狀態相關,深靜脈血栓形成后可能引發肺栓塞,癥狀包括肢體腫脹、發紅、壓痛及呼吸困難。
動脈栓塞需緊急處理以恢復血流,包括抗凝治療如肝素、血管內取栓或手術重建。靜脈栓塞以抗凝為主如華法林、利伐沙班,預防血栓擴展和肺栓塞,嚴重時需放置下腔靜脈濾器。
長期管理上,動脈栓塞需控制心血管基礎疾病,靜脈栓塞需關注凝血功能。兩者均需根據醫生評估制定個體化方案,避免復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