生完孩子以后憋不住尿可能由盆底肌松弛、分娩損傷、激素水平變化、膀胱過度活動癥、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凱格爾運動、生物反饋治療、藥物治療、電刺激療法、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。
1、盆底肌松弛:妊娠和分娩過程中盆底肌群被過度拉伸,導致控尿能力下降。堅持每日進行凱格爾運動能增強盆底肌肉力量,建議每天3組、每組10-15次收縮,持續6-8周可見改善。
2、分娩損傷:陰道分娩可能造成會陰撕裂或產鉗助產損傷神經。產后42天復查時需進行盆底肌力評估,中度損傷可采用生物反饋治療,通過可視化訓練恢復肌肉協調性。
3、激素水平變化:孕期雌激素水平升高使尿道黏膜增厚,產后激素驟降導致尿道閉合壓力降低。攝入大豆制品和亞麻籽補充植物雌激素,同時避免咖啡因攝入減少膀胱刺激。
4、膀胱過度活動癥:可能與中樞神經調控異常或逼尿肌不穩定有關,表現為尿急、尿頻。可選用索利那新、米拉貝隆、托特羅定等藥物調節膀胱功能,配合定時排尿訓練。
5、尿路感染:產后抵抗力下降易引發細菌感染,出現排尿灼痛伴尿失禁。需進行尿常規檢查確診,根據藥敏結果選擇頭孢克肟、磷霉素、呋喃妥因等抗生素治療。
產后尿失禁患者應每日飲水1500-1700ml,分次少量飲用避免膀胱過度充盈;減少提重物、跳躍等增加腹壓的動作;選擇瑜伽、游泳等低沖擊運動增強核心肌群;穿著棉質透氣內褲并勤換護理墊,保持會陰干燥。癥狀持續6周未緩解需到泌尿外科或婦產科進行尿動力學檢查,排除膀胱瘺或盆腔器官脫垂等器質性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