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耳炎反反復復可能由咽鼓管功能障礙、過敏反應、病原體感染、腺樣體肥大、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。中耳炎可通過抗生素治療、鼓膜穿刺、腺樣體切除手術、鼻腔沖洗、免疫調節等方式干預。
1、咽鼓管功能障礙
兒童咽鼓管短平直的結構特點易導致細菌逆行感染,成人則常見于感冒后黏膜水腫阻塞。表現為耳悶脹感和聽力下降,可通過咀嚼口香糖促進開放,嚴重時需行咽鼓管球囊擴張術。
2、過敏反應
過敏性鼻炎患者的鼻黏膜水腫可蔓延至咽鼓管開口,常見塵螨和花粉過敏原誘發。伴隨頻繁打噴嚏和鼻癢,需使用氯雷他定等抗組胺藥物,配合鼻用糖皮質激素控制炎癥。
3、病原體感染
肺炎鏈球菌和流感嗜血桿菌是常見致病菌,耐藥菌株會導致治療失敗。急性期有耳痛和發熱癥狀,可選用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,反復發作需做細菌培養指導用藥。
4、腺樣體肥大
兒童腺樣體增生會壓迫咽鼓管咽口,造成中耳負壓和積液。伴有睡眠打鼾和張口呼吸,影像學檢查可確診,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行腺樣體切除術。
5、免疫缺陷
IgA缺乏或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會削弱黏膜防御能力。表現為每年發作超過3次,需檢測免疫球蛋白水平,必要時接種肺炎球菌疫苗預防。
反復中耳炎患者應避免用力擤鼻和游泳嗆水,保持鼻腔通暢可減少復發。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A和鋅元素以增強黏膜修復能力,慢性患者建議每半年進行耳內鏡和聽力檢查。急性發作期間可使用溫熱毛巾外敷緩解疼痛,但出現高熱或劇烈頭痛需立即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