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療原則主要包括控制癥狀、延緩疾病進展、改善生活質量以及降低死亡率。治療方法有一般治療、藥物治療、器械治療和手術治療等。
1、一般治療
一般治療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基礎,包括限制鈉鹽攝入、控制液體入量、戒煙限酒、適度運動等。鈉鹽攝入過多會導致水鈉潴留,加重心臟負擔,建議每日鈉鹽攝入量控制在合理范圍內。液體入量需根據患者病情調整,嚴重心衰患者需嚴格限制。戒煙限酒有助于減少心血管疾病風險。適度運動可改善心肺功能,但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避免過度勞累。
2、藥物治療
藥物治療是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核心,常用藥物包括利尿劑、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、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、β受體阻滯劑、醛固酮受體拮抗劑等。利尿劑可減輕水鈉潴留,緩解呼吸困難等癥狀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可改善心室重構,延緩心衰進展。β受體阻滯劑可降低心肌耗氧量,改善心功能。醛固酮受體拮抗劑可減少水鈉潴留,降低心臟負荷。
3、器械治療
器械治療適用于部分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,包括心臟再同步化治療、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等。心臟再同步化治療通過雙心室起搏改善心臟收縮同步性,適用于心室收縮不同步的患者。植入式心臟復律除顫器可預防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的心臟性猝死,適用于有猝死高風險的患者。
4、手術治療
手術治療適用于終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,包括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、心臟瓣膜修復或置換術、左心室輔助裝置植入術、心臟移植等。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可改善心肌缺血,適用于合并嚴重冠心病的患者。心臟瓣膜修復或置換術可糾正瓣膜病變,改善心臟功能。左心室輔助裝置可作為心臟移植的過渡治療或終點治療。心臟移植是終末期心衰患者的最終治療選擇。
5、長期管理
長期管理對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至關重要,包括定期隨訪、監測體重、調整藥物、預防感染等。定期隨訪可及時發現病情變化,調整治療方案。監測體重有助于早期發現水鈉潴留。藥物調整需根據患者病情變化和藥物反應進行。預防感染可減少心衰加重的誘因,尤其是呼吸道感染。
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。飲食上應低鹽低脂,適量攝入優質蛋白和膳食纖維,控制總熱量攝入。根據心功能狀況進行適度有氧運動,如散步、太極拳等,避免劇烈運動。注意天氣變化,預防感冒和呼吸道感染。嚴格遵醫囑用藥,不可自行調整藥物劑量或停藥。定期復查心電圖、心臟超聲等,監測心功能變化。出現氣短加重、下肢水腫等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