顯微取精術micro-TESE主要適用于非梗阻性無精子癥患者,尤其是睪丸生精功能嚴重受損但仍有局灶性精子產生可能的男性。該技術通過顯微鏡下精細分離睪丸組織,尋找殘存的生精小管,提高精子獲取率。
顯微取精的適應證主要有以下幾類:
1. 非梗阻性無精子癥:包括克氏綜合征47,XXY、Y染色體微缺失AZFc區保留等遺傳性疾病,以及特發性生精功能障礙。這類患者睪丸體積通常較小<12毫升,激素檢查顯示促卵泡激素FSH顯著升高。
2. 傳統睪丸取精失敗者:既往接受過睪丸穿刺或常規睪丸切開取精術TESE但未找到精子的患者,顯微取精可提高20%-40%的二次取精成功率。
3. 隱睪術后不育:成年后接受隱睪下降固定術但仍存在生精障礙者,顯微取精可能發現局灶性生精區域。
4. 化療/放療后生精功能衰竭:部分腫瘤幸存者在放化療后可能出現生精功能暫時性或永久性損傷,顯微取精可在睪丸組織中找到存活生精灶。
手術需在全身麻醉下進行,通過陰囊切口暴露睪丸,在20-25倍顯微鏡下逐層分離曲細精管。術后可能出現血腫、感染或睪丸萎縮等并發癥,發生率約為5%-10%。獲取的精子需通過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CSI技術輔助生殖。
少數情況下如AZFa或AZFb區完全缺失、睪丸體積極度萎縮<2毫升伴FSH異常升高,顯微取精成功率可能低于5%,需提前評估遺傳風險。建議術前完善染色體核型、性激素及基因檢測,由生殖醫學中心多學科團隊共同制定個體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