腸息肉多數情況下可以痊愈。腸息肉的治療效果主要與息肉類型、大小、數量以及是否發生癌變等因素有關,通常通過內鏡下切除、藥物治療和定期隨訪等方式實現臨床治愈。
增生性息肉和炎性息肉屬于良性病變,內鏡下完整切除后復發率較低。直徑小于5毫米的息肉可通過活檢鉗直接鉗除,術后1年復查腸鏡確認無殘留即可視為痊愈。直徑較大的腺瘤性息肉需采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或黏膜下剝離術,完整切除后5年生存率超過95%。
腺瘤性息肉存在一定癌變風險,術后需根據病理結果制定隨訪計劃。低級別上皮內瘤變患者建議每3年復查腸鏡,高級別瘤變或早癌患者需縮短至6-12個月。術后可配合使用塞來昔布等非甾體抗炎藥降低復發風險,但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
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等遺傳性疾病難以徹底根治,需終身監測。這類患者腸道內通常存在數百枚息肉,部分病例最終需要接受全結腸切除術。對于已發生浸潤性癌變的息肉,需評估是否追加外科手術或放化療。
腸息肉患者應保持低脂高纖維飲食,每日攝入不少于25克膳食纖維。西藍花、燕麥等食物含有的硫代葡萄糖苷可抑制息肉生長。同時需控制紅肉攝入,每周不超過500克加工肉制品。40歲以上人群建議每5-10年進行例行腸鏡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