胃穿孔可能由消化性潰瘍、長期服用非甾體抗炎藥、胃部外傷、胃部腫瘤、幽門螺桿菌感染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現為劇烈腹痛、腹膜刺激征、惡心嘔吐、發熱、休克等癥狀。
1、劇烈腹痛:
胃穿孔最典型癥狀為突發性上腹部刀割樣劇痛,疼痛迅速擴散至全腹。患者常因疼痛無法直立,采取蜷縮體位。疼痛程度與穿孔大小相關,胃酸和食物殘渣進入腹腔會引發化學性腹膜炎。
2、腹膜刺激征:
腹部觸診可發現板狀腹、壓痛及反跳痛等腹膜刺激征象。腸鳴音減弱或消失,因炎癥刺激導致腸麻痹。約80%患者出現腹肌緊張,這是判斷穿孔嚴重程度的重要指標。
3、惡心嘔吐:
約60%患者伴隨反射性惡心嘔吐,嘔吐物可能含有血性內容物。持續嘔吐會導致脫水及電解質紊亂,嚴重時出現代謝性堿中毒。嘔吐后腹痛癥狀通常不會緩解。
4、發熱癥狀:
穿孔6-8小時后可能出現38℃以上發熱,提示細菌性腹膜炎形成。白細胞計數顯著升高,中性粒細胞比例超過85%。體溫持續升高需警惕感染性休克風險。
5、休克表現:
嚴重病例會出現面色蒼白、四肢濕冷、脈搏細速、血壓下降等休克癥狀。這是腹腔感染導致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表現,需要立即進行液體復蘇和急診手術干預。
胃穿孔患者需嚴格禁食禁水,通過胃腸減壓減少消化液分泌。恢復期飲食應從流質逐步過渡到低纖維軟食,避免辛辣刺激食物。建議選擇米湯、藕粉、蒸蛋等易消化食物,每日分5-6次少量進食。康復階段可進行腹式呼吸訓練,但三個月內避免提重物和劇烈運動。術后患者需定期復查胃鏡,監測幽門螺桿菌根除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