痔瘡經常出血可能由排便習慣不良、飲食結構不合理、久坐久站、妊娠期腹壓增高、肛周靜脈曲張等原因引起。痔瘡出血通常表現為便后滴血、手紙帶血或噴射狀出血,血色鮮紅,多無疼痛感。
1、排便習慣不良
用力排便或長時間蹲廁會增加肛墊壓力,導致靜脈叢充血破裂。排便時過度努掙會使痔核表面黏膜破損,引發間斷性出血。改善排便習慣應避免如廁時玩手機,每次排便控制在5分鐘內,有便意時及時如廁。可配合溫水坐浴促進局部血液循環。
2、飲食結構不合理
長期低纖維飲食導致大便干硬,摩擦痔核表面黏膜引發出血。辛辣刺激食物會加重直腸黏膜充血狀態。建議每日攝入25克以上膳食纖維,增加燕麥、西藍花等食材,保證每日飲水1500毫升以上。出血期間需暫停飲酒及辣椒等刺激性食物。
3、久坐久站
持續保持相同體位會影響肛門靜脈回流,導致痔靜脈叢淤血擴張。教師、司機等職業人群更易因此出現反復出血。建議每小時變換體位活動5分鐘,可做提肛運動增強括約肌功能。使用環形坐墊減輕局部壓迫。
4、妊娠期腹壓增高
增大的子宮壓迫盆腔靜脈,導致痔靜脈回流受阻。孕激素水平升高會使血管壁松弛加重淤血。孕婦出現出血時可側臥減輕腹壓,便后使用智能馬桶溫水沖洗。產后多數痔瘡出血會自行緩解。
5、肛周靜脈曲張
痔靜脈叢病理性擴張伴隨血管壁脆性增加,輕微刺激即可破裂出血。這種情況常伴隨肛門墜脹感和異物感。醫生可能建議使用地奧司明片、邁之靈片等靜脈活性藥物,嚴重者需考慮膠圈套扎或痔動脈結扎術。
痔瘡出血患者應保持肛周清潔干燥,便后可用溫水清洗代替用力擦拭。避免搬抬重物和劇烈運動以防腹壓驟增。出血量較大或出現頭暈等貧血癥狀時需及時就醫。日常可練習腹式呼吸調節腹腔壓力,選擇棉質透氣內褲減少摩擦。若出血持續兩周以上或血色暗紅,應排除直腸息肉等其它疾病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