盆腔器官脫垂主要表現為下體墜脹感、陰道口腫物脫出或排尿排便異常。根據脫垂器官不同,可分為膀胱膨出、子宮脫垂、直腸膨出等類型,癥狀嚴重程度與脫垂分期相關。
早期患者可能僅感覺陰道輕微下墜,久站或勞累后明顯,休息后緩解。典型表現為陰道口可見或觸及球形腫物,咳嗽、提重物時腫物增大,平臥時可回縮。伴隨癥狀包括尿頻尿急、排尿困難、便秘或排便不盡感。重度脫垂者可能出現尿失禁、反復尿路感染、性交疼痛。
盆腔器官脫垂通常與盆底肌松弛有關。妊娠分娩、長期腹壓增高慢性咳嗽、便秘、年齡增長導致的雌激素水平下降是主要誘因。盆底支持結構損傷后,膀胱、子宮或直腸等器官向陰道方向移位。
輕度脫垂可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力,使用子宮托提供機械支撐。中重度需手術修復,常用術式包括陰道前后壁修補術、骶棘韌帶固定術。合并壓力性尿失禁者可同期行尿道中段懸吊術。
絕經后女性局部應用雌激素軟膏可改善黏膜彈性。日常生活中需避免提重物、長期站立,保持大便通暢。出現排尿困難或腫物無法回納需及時就醫,防止脫垂器官嵌頓壞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