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續低燒不退可通過物理降溫、補充水分、調整作息、藥物治療、就醫檢查等方式處理。持續低燒可能由感染、免疫系統疾病、腫瘤、內分泌紊亂、藥物反應等原因引起。
使用溫水擦拭腋窩、腹股溝等大血管分布區域,或敷貼退熱貼幫助散熱。避免酒精擦浴或冰敷,可能引起寒戰或皮膚刺激。保持環境溫度適宜,減少衣物被褥厚度。
每日飲水不少于2000毫升,可適量飲用淡鹽水或口服補液鹽。發熱會增加體液蒸發,脫水可能加重癥狀。觀察尿液顏色,若呈深黃色需增加補液量。
保證每日7-8小時睡眠,避免過度勞累。適當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,但體溫超過38℃時應臥床休息。保持情緒穩定,長期緊張可能影響體溫調節。
細菌感染可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、頭孢克肟、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。病毒感染可考慮連花清瘟膠囊、抗病毒口服液等。非甾體抗炎藥如布洛芬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。
若低燒持續3天以上或伴隨消瘦、皮疹等癥狀,需進行血常規、C反應蛋白、胸片等檢查。結核病需完善PPD試驗,自身免疫疾病要篩查抗核抗體譜。腫瘤標志物檢測有助于排除惡性病變。
建議每日監測體溫并記錄變化曲線,避免自行使用退燒藥掩蓋病情。飲食選擇易消化的粥類、蒸蛋等,適量增加維生素C含量高的柑橘類水果。長期低燒患者需定期復查血象,注意觀察是否出現夜間盜汗、關節疼痛等伴隨癥狀。保持居住環境通風,避免去人群密集場所交叉感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