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周炎可通過牙周基礎治療、藥物治療、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,通常由菌斑堆積、咬合創傷、內分泌紊亂、遺傳因素、免疫缺陷等原因引起。
1、菌斑控制:牙菌斑微生物是牙周炎始動因子,日常需采用巴氏刷牙法、牙線清潔、沖牙器沖洗等方式清除菌斑。每半年接受一次超聲波潔治,可清除齦上結石。

2、咬合調整:牙齒排列不齊或夜磨牙癥會導致咬合創傷,需通過調頜、正畸或佩戴咬合墊改善。伴有牙齒松動時可采用纖維帶固定術。
3、藥物干預:急性期可短期使用甲硝唑、阿莫西林、多西環素等抗生素控制感染。局部應用米諾環素軟膏或氯己定含漱液輔助消炎。
4、手術治療:中重度患者需接受翻瓣術清除深部牙石,或進行引導性組織再生術。骨缺損超過50%時考慮骨移植術。
5、系統管理:糖尿病患者需強化血糖監測,妊娠期婦女加強孕酮水平檢測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者需定期評估牙周狀況。

日常建議選擇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,避免橫向刷牙。增加獼猴桃、西蘭花等維生素C含量高的食物攝入,每周進行3次30分鐘有氧運動促進牙齦血液循環。吸煙者需立即戒煙,飲酒量控制在每日25克以內。出現牙齦自發性出血或牙齒移位時需24小時內就診。



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