腦震蕩可能由頭部撞擊、運動損傷、交通事故、跌倒、暴力打擊等原因引起,通常表現為頭痛、頭暈、惡心、嘔吐、短暫意識喪失等癥狀。
1、頭痛:
腦震蕩后頭痛是最常見癥狀,多為持續性鈍痛或壓迫感,可能伴隨頭部緊繃感。疼痛程度與損傷嚴重性無直接關聯,但持續加重需警惕顱內出血。建議靜臥休息,避免強光噪音刺激,可冷敷前額緩解癥狀。
2、頭暈:
約80%患者出現平衡障礙,表現為站立不穩或行走偏斜,可能伴隨視物旋轉感。這與前庭系統暫時性功能障礙有關,通常24-48小時內逐漸緩解。急性期應避免突然起身,改變體位時需扶靠固定物。
3、惡心嘔吐:
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反應,嘔吐多發生在傷后2小時內,呈噴射狀需立即就醫。輕度惡心可少量飲用姜茶或薄荷水,保持半坐臥位減少胃部刺激,持續6小時未緩解需靜脈補液。
4、意識障礙:
短暫意識喪失通常不超過30分鐘,可能出現逆行性遺忘無法回憶受傷經過。這與腦干網狀激活系統瞬時缺血有關,伴隨瞳孔對光反射遲鈍。任何超過5分鐘的意識喪失都需CT排除顱內血腫。
5、認知癥狀:
部分患者出現注意力渙散、反應遲鈍等認知功能障礙,可能持續數周。這與神經元軸索微損傷有關,表現為記憶力減退、思維速度下降。建議進行數字廣度測試等簡易認知評估,避免在此期間從事精密操作。
腦震蕩恢復期需保證每日8小時睡眠,避免咖啡因和酒精攝入,逐步進行散步、太極等低強度運動。飲食宜選擇三文魚、藍莓、核桃等富含ω-3脂肪酸和抗氧化物的食物,兩周內禁止參與對抗性運動。出現持續嘔吐、單側肢體無力或言語混亂等癥狀時需急診處理,必要時進行頭顱MRI或腰椎穿刺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