膿皰瘡與水痘是兩種不同的皮膚感染性疾病,主要區別有致病病原體、皮疹特征、傳染性、發病年齡、伴隨癥狀等。膿皰瘡主要由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溶血性鏈球菌引起,表現為膿皰和蜜黃色結痂;水痘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引發,皮疹呈向心性分布且伴明顯瘙癢。
1、致病病原體
膿皰瘡的病原體為細菌感染,常見金黃色葡萄球菌或A組β溶血性鏈球菌,通過皮膚破損處侵入。水痘由水痘-帶狀皰疹病毒引起,屬于皰疹病毒科,通過呼吸道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。兩種疾病的病原體類型決定其治療方案差異,前者需抗生素治療,后者以抗病毒藥物為主。
2、皮疹特征
膿皰瘡初期為紅色丘疹,迅速發展為膿皰,破潰后形成特征性蜜黃色厚痂,好發于口鼻周圍和四肢暴露部位。水痘皮疹呈分批出現的紅斑、丘疹、水皰及結痂四期共存現象,水皰清亮似露珠,周圍繞以紅暈,軀干分布多于四肢,黏膜常受累。
3、傳染性差異
膿皰瘡通過直接接觸膿液傳播,傳染性相對較低,多發于衛生條件較差環境。水痘具有極強傳染性,患者發病前1-2天至皮疹結痂期間均具傳染性,易在托幼機構暴發流行,未接種疫苗者接觸后發病概率超過90%。
4、發病年齡
膿皰瘡常見于2-5歲兒童,尤其夏季高溫潮濕季節高發。水痘多見于學齡前及學齡兒童,全年可發病而以冬春季為主,成人感染后癥狀往往更嚴重。兩種疾病均可能在任何年齡發病,但流行病學特征存在明顯差異。
5、伴隨癥狀
膿皰瘡通常無全身癥狀,嚴重者可伴淋巴結腫大或低熱。水痘急性期多伴有高熱、頭痛、乏力等全身中毒癥狀,瘙癢劇烈,可能并發肺炎或腦炎等嚴重病癥。兩者均可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,但水痘痊愈后病毒會潛伏于神經節,可能日后引發帶狀皰疹。
患者出現皮疹時應避免搔抓,保持皮膚清潔干燥。膿皰瘡患者需隔離至痂皮脫落,衣物毛巾煮沸消毒;水痘患者需隔離至全部皮疹結痂。飲食宜清淡富含優質蛋白,如雞蛋羹、魚肉泥等,補充維生素A和維生素C促進皮膚修復。兩種疾病均需在醫生指導下規范用藥,不可自行使用外用藥物或偏方處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