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增厚可能由生理性變化、內分泌紊亂、炎癥刺激、藥物因素或腫瘤性病變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激素治療、抗炎治療、手術切除等方式干預。
生理性子宮內膜增厚常見于月經周期中的分泌期,此時卵巢黃體分泌孕激素促使內膜增厚為受精卵著床做準備。這種增厚會隨月經來潮自然脫落,無需特殊處理,建議定期超聲監測。
內分泌紊亂是病理性增厚的常見原因,多與無排卵性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相關。雌激素持續刺激缺乏孕激素對抗,可能導致異常子宮出血、月經周期紊亂。臨床常用黃體酮、地屈孕酮等孕激素藥物調節周期,嚴重者需診斷性刮宮。
慢性子宮內膜炎引起的炎性增生通常伴隨下腹墜痛、異常陰道分泌物。需進行病原體檢測,根據結果選擇抗生素如多西環素、甲硝唑治療,同時配合熱敷等物理療法緩解癥狀。
長期服用他莫昔芬等雌激素受體調節劑的乳腺癌患者,可能出現藥物性內膜增厚。這類患者需每3-6個月復查超聲,必要時更換為芳香化酶抑制劑類藥物。
極少數情況下,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或子宮內膜癌會導致異常增厚,多見于絕經后陰道流血患者。確診需行宮腔鏡下活檢,根據病理結果選擇子宮內膜切除術或全子宮切除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