妊娠期及產褥期靜脈血栓栓塞癥VTE的預防措施主要包括風險評估、物理預防、藥物預防、活動指導和監測管理。具體實施需結合個體風險等級,由產科醫生制定個性化方案。
1、風險評估:
所有孕婦應在早孕期、孕28周及分娩后進行VTE風險評估。常用工具如RCOG風險評估表,重點評估既往VTE史、血栓家族史、肥胖BMI≥30、子癇前期、剖宮產等高風險因素。高風險孕婦需在24小時內啟動預防措施,中風險者需動態評估。
2、物理預防:
低至中風險孕婦推薦分級加壓彈力襪15-20mmHg,每日穿戴時間≥12小時。產后6周內持續使用,尤其對于剖宮產產婦。間歇充氣加壓裝置適用于臥床超過72小時的高風險產婦,每日使用時間不少于18小時。
3、藥物預防:
高風險孕婦需在醫生指導下使用低分子肝素,如依諾肝素、達肝素鈉等。給藥時間通常從早孕期持續至產后6周,剖宮產者術前12小時停用、術后12小時恢復。用藥期間需定期監測血小板計數及凝血功能。
4、活動指導:
鼓勵孕婦每日進行30分鐘低強度運動,如散步、孕婦瑜伽。產后6小時內開始床上踝泵運動,每日3組、每組20次。剖宮產產婦術后24小時在輔助下床活動,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體位。
5、監測管理:
高風險孕婦每4周進行下肢靜脈超聲篩查,重點關注腓腸肌靜脈叢。出現單側下肢腫脹、皮溫升高或D-二聚體驟升時需緊急排查。產后42天復查時需重新評估血栓風險。
妊娠期及產褥期VTE預防需建立多學科協作機制,產科醫生與血管外科共同制定方案。建議孕婦每日飲水1500-2000ml,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預防便秘,避免久坐超過2小時。穿著寬松衣物促進血液循環,睡眠時采用左側臥位減輕子宮對下腔靜脈壓迫。產后哺乳期間繼續物理預防措施,用藥期間需在醫生指導下調整喂養方式。出現呼吸困難、胸痛或咯血等癥狀時需立即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