出門前涂防曬霜并不能完全防止紫外線傷害,防曬需要結合多種措施。防曬方法主要有選擇合適防曬產品、注意涂抹方式、配合物理遮擋、避開強光時段、及時補涂等。
防曬霜的防護效果與SPF值和PA等級直接相關。日常通勤可選擇SPF30左右產品,戶外活動需SPF50以上并具有PA+++標識。物理防曬劑如氧化鋅對皮膚刺激較小,化學防曬劑膚感更清爽但可能引起過敏。敏感肌應優先選擇無酒精無香精配方,兒童需使用專用防曬產品。
防曬霜需在出門前15-30分鐘均勻涂抹,面部用量約一元硬幣大小。容易遺漏的部位如耳后、頸后、腳背等要重點覆蓋。噴霧型防曬需反復噴涂至形成均勻膜層,避免吸入風險。防曬產品開封后有效期通常為6-12個月,變質防曬霜會降低防護效果。
寬檐帽能遮擋面部60%紫外線輻射,選擇UPF50+防曬衣褲比普通衣物防護強10倍以上。UV400標準的太陽鏡可阻隔99%紫外線,灰色鏡片對色彩失真最小。陰天時紫外線強度仍為晴天的70%,冬季高海拔地區雪地反射會加倍紫外線暴露。
上午10點至下午4點紫外線最強時段應減少外出,紫外線指數達到3以上就需要防護。夏季正午陽光直射時紫外線強度是早晚的5倍,海邊沙灘紫外線反射率比草地高25%。云層只能減弱部分UVB,UVA穿透力強可直達真皮層。
游泳出汗后需立即補涂防水型防曬霜,日常每2-3小時補涂一次維持防護膜完整。帶妝情況下可用防曬噴霧或防曬粉餅補涂,粉底液自帶防曬值不能替代專業防曬。高強度運動時選擇抗汗配方,毛巾擦拭會破壞防曬膜需重新涂抹。
防曬需要建立全天候防護意識,室內靠近窗戶位置也會受到UVA穿透影響。除防曬產品外,多食用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富含維生素E的堅果有助于減輕光損傷。長期紫外線暴露會加速皮膚光老化,可能誘發日光性角化等癌前病變。建議每年進行皮膚鏡檢查,發現異常色素沉著及時就醫。陰雨天和冬季仍需堅持防曬習慣,累計性光損傷是皮膚老化的主要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