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觀察隨訪、藥物治療、聚焦超聲消融手術、子宮肌瘤剔除術、子宮切除術。
1、觀察隨訪
對于無癥狀或癥狀輕微的子宮肌瘤患者,尤其是近絕經期女性,可采取定期隨訪觀察。每6-12個月進行一次婦科檢查及超聲檢查,監測肌瘤大小和生長速度。期間需注意月經量變化、有無壓迫癥狀等臨床表現。若出現異常子宮出血、腹痛或肌瘤快速增長等情況需及時干預。
2、藥物治療
適用于希望保留生育功能或緩解癥狀的患者。常用藥物包括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激動劑如亮丙瑞林,可暫時縮小肌瘤體積;米非司酮等孕激素受體調節劑能控制異常出血;氨甲環酸等抗纖溶藥物用于減少月經量。藥物治療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,通常作為術前輔助或短期癥狀控制方案。
3、聚焦超聲消融手術
通過高強度聚焦超聲波精準作用于肌瘤組織,使其發生凝固性壞死。該技術具有無創、恢復快的優勢,適合希望保留子宮且肌瘤直徑小于10厘米的患者。術后需隨訪肌瘤吸收情況,可能存在治療不徹底或復發風險。
4、子宮肌瘤剔除術
通過腹腔鏡或開腹手術切除肌瘤組織并保留子宮,適用于有生育需求或希望保留器官功能的患者。根據肌瘤位置可選擇經腹、經陰道或宮腔鏡等手術路徑。術后需避孕1-2年,存在妊娠期子宮破裂風險,復發概率約15-30%。
5、子宮切除術
針對肌瘤體積大、癥狀嚴重、無生育需求或懷疑惡變的患者,可考慮全子宮或次全子宮切除。手術可通過腹腔鏡、陰式或開腹途徑完成。術后需關注盆底功能恢復,可能出現更年期提前、性功能障礙等長期影響。
子宮肌瘤患者日常應注意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攝入含雌激素的保健品。適量增加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雌激素代謝,推薦食用西藍花、豆制品等食物。每周進行3-5次有氧運動可改善盆腔血液循環。出現異常陰道流血、尿頻便秘等壓迫癥狀時應及時復查。治療方式選擇需綜合考慮年齡、生育需求、癥狀嚴重程度等因素,由專科醫生制定個體化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