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一吸就出血可能由牙齦炎、牙周炎、維生素C缺乏、刷牙方式不當、血液系統疾病等原因引起,可通過口腔清潔、藥物治療、飲食調整、改善刷牙習慣、專科診療等方式治療。
1、牙齦炎:
牙菌斑堆積刺激牙齦組織引發炎癥,表現為牙齦紅腫、觸碰易出血。日常需使用巴氏刷牙法清潔牙齒,配合牙線及沖牙器清除牙縫殘留物。牙齦炎急性發作時可短期使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、西吡氯銨含片或甲硝唑口腔粘貼片控制感染。
2、牙周炎:
牙齦炎未及時治療可能發展為牙周炎,與牙結石長期刺激、吸煙等因素有關,常伴隨牙齦萎縮、牙齒松動。需通過齦上潔治和齦下刮治清除菌斑結石,嚴重者需接受牙齦翻瓣術或引導性組織再生術。治療期間可聯用阿莫西林、多西環素等抗生素。
3、營養缺乏:
長期維生素C攝入不足導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,常見于飲食不均衡人群。每日應攝入100mg維生素C,可通過食用獼猴桃、鮮棗、西蘭花等食物補充。合并缺鐵性貧血時需增加紅肉、動物肝臟等富含血紅素鐵的食物。
4、機械損傷:
橫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會造成牙齦物理性損傷。建議更換軟毛牙刷,采用45度角輕柔拂刷法,避免使用牙簽等尖銳物品刺激牙齦。夜間磨牙患者可使用咬合墊減少牙齒對牙齦的摩擦。
5、系統性疾病:
白血病、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等血液病可能導致自發性牙齦出血,通常伴有皮膚瘀斑、鼻出血等癥狀。長期服用阿司匹林或華法林也可能影響凝血功能。需進行血常規、凝血四項等檢查明確病因。
保持每日兩次有效刷牙并定期洗牙能預防大多數牙齦出血問題。增加富含花青素的藍莓、紫甘藍等食物有助于增強血管彈性,適度咀嚼蘋果、胡蘿卜等硬質食物可促進牙齦血液循環。出血持續超過一周或伴隨發熱、體重下降需及時就診血液科或口腔黏膜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