急性闌尾炎可能由闌尾管腔阻塞、細菌感染、淋巴濾泡增生、糞石嵌頓、腸道寄生蟲等因素引起,可通過抗生素治療、腹腔鏡闌尾切除術、開腹手術等方式干預。
1、闌尾管腔阻塞:
食物殘渣或糞石堵塞闌尾管腔導致內壓升高,局部血液循環受阻引發炎癥。早期表現為臍周隱痛,數小時后轉移至右下腹。避免暴飲暴食、規律排便可降低風險,發作時需禁食并盡早就醫。
2、細菌感染:
大腸桿菌、厭氧菌等病原體經腸黏膜侵入闌尾壁,可能與腸道菌群失衡有關。典型癥狀包括發熱、惡心伴右下腹壓痛。治療需靜脈注射頭孢曲松、甲硝唑等抗生素,合并穿孔時需緊急手術。
3、淋巴濾泡增生:
青少年因免疫反應活躍易出現淋巴組織增生,造成闌尾管腔狹窄。發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史,疼痛呈漸進性加重。急性期建議臥床休息,反復發作需擇期行闌尾切除術。
4、糞石嵌頓:
干燥糞塊卡壓闌尾根部引發機械性梗阻,多見于長期便秘人群。特征性表現為麥氏點反跳痛,可伴有腸鳴音減弱。術前需禁食水,術后恢復期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。
5、腸道寄生蟲:
蛔蟲等寄生蟲移行至闌尾腔可誘發痙攣性疼痛,常見于衛生條件較差地區。血常規檢查可見嗜酸性粒細胞升高。除手術外,需配合阿苯達唑等驅蟲藥物治療。
術后康復期需循序漸進恢復飲食,從流質過渡到低渣飲食,避免豆類、洋蔥等產氣食物;兩周內限制劇烈運動,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;保持切口干燥清潔,出現紅腫滲液需及時復查。日常注意飲食衛生,規律進食富含益生菌的酸奶、泡菜等發酵食品,適度鍛煉增強腸道蠕動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