兒童鵝口瘡可通過保持口腔清潔、調整飲食結構、局部用藥、增強免疫力、預防交叉感染等方式治療。該病通常由白色念珠菌感染、免疫力低下、口腔黏膜損傷、長期使用抗生素、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。
1、口腔清潔:每日用溫鹽水或碳酸氫鈉溶液輕柔擦拭口腔黏膜,哺乳期母親需同步清潔乳頭。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,嬰幼兒可用無菌紗布蘸取生理鹽水清潔舌苔與頰黏膜。
2、飲食調整:暫停高糖食物如蜂蜜、果汁,減少奶制品殘留。增加維生素B族食物如燕麥、雞蛋,適量補充含益生菌的酸奶。母乳喂養者母親需限制辛辣飲食。
3、局部用藥: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患處每日3次,或使用克霉唑口腔崩解片。較大兒童可用2%碳酸氫鈉溶液含漱,配合口服布拉氏酵母菌調節菌群平衡。
4、免疫增強:保證每日戶外活動1小時,補充維生素D滴劑。蛋白質攝入量需達每公斤體重1.2克,優先選擇魚類、豆制品。睡眠時間學齡前兒童不少于10小時。
5、感染防控:患兒餐具需煮沸消毒,避免共用毛巾。托幼機構兒童發病期間建議居家護理,成人照料后需用氯己定洗手液清潔雙手。長期使用吸入性激素的哮喘患兒需加強口腔護理。
病程中需監測體溫變化,出現拒食或黏膜出血應及時就醫。恢復期繼續補充鋅元素促進黏膜修復,每日食用牡蠣或豬肝不超過20克。建議選擇軟毛牙刷,避免損傷新生黏膜組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