宮腔粘連主要由子宮內膜損傷引起,常見原因包括人工流產、宮腔手術操作、感染及放射治療等。宮腔粘連可能導致月經量減少、閉經、不孕或反復流產等癥狀。
人工流產是導致宮腔粘連的主要原因之一。頻繁刮宮或操作不當可能損傷子宮內膜基底層,使子宮壁相互粘連。對于這類情況,需通過宮腔鏡手術分離粘連,術后放置宮內節育器或球囊支架預防再次粘連,同時配合雌激素治療促進內膜修復。
宮腔手術操作如子宮肌瘤剔除術、子宮內膜息肉切除術等也可能造成粘連。手術過程中器械對子宮內膜的機械性損傷,或電切操作產生的熱損傷均可引發粘連。預防措施包括術中精細操作、減少電凝使用,術后可考慮使用透明質酸凝膠等防粘連材料。
感染因素中,結核性子宮內膜炎是較特殊的原因。結核桿菌感染會破壞子宮內膜功能層,形成廣泛致密粘連。這類患者需接受規范的抗結核治療,療程通常需要6-9個月,嚴重者可能需手術聯合藥物治療。
放射治療盆腔惡性腫瘤時,高劑量輻射會導致子宮內膜永久性損傷。這類粘連往往范圍廣泛且程度嚴重,治療上以緩解癥狀為主,必要時可行子宮切除術。對于保留生育需求者,可在放療前考慮卵巢移位、子宮內膜保護等預防措施。
少數情況下,先天性子宮發育異?;虍a后子宮內膜炎也可能引發粘連。建議出現月經異?;虿辉邪Y狀時及時進行宮腔鏡檢查,早期發現可通過微創手術獲得較好療效。術后需定期復查,必要時進行二次宮腔鏡檢查評估恢復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