髕骨脫位多數情況下可以徹底治愈,具體取決于損傷程度、治療方案及康復配合程度。
1. 急性髕骨脫位的治療:
初次發生的急性髕骨脫位若未合并骨折或韌帶嚴重損傷,通過保守治療即可恢復。醫生會進行手法復位,隨后用支具或石膏固定膝關節4-6周,期間配合冷敷減輕腫脹。康復期需進行股四頭肌等長收縮訓練,防止肌肉萎縮。約80%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完全康復,但需警惕復發風險,避免劇烈扭轉動作。
2. 復發性髕骨脫位的干預:
反復脫位超過3次或存在先天結構異常者,可能需要手術治療。內側髕股韌帶重建術能穩定髕骨軌跡,配合脛骨結節截骨術矯正骨骼力線異常。術后需系統康復訓練6個月以上,重點強化股內側肌群力量。此類患者治愈率約70%-85%,但運動功能可能受限,需長期避免深蹲、跳躍等動作。
3. 合并軟骨損傷的復雜情況:
若脫位導致髕骨或股骨滑車軟骨大面積剝脫,除韌帶修復外還需進行微骨折術或軟骨移植。此類患者完全恢復關節面平整度較困難,可能遺留慢性疼痛或關節炎,需持續服用氨基葡萄糖保護軟骨,并控制體重減輕關節負荷。
日常需穿戴護膝提供穩定性,游泳、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更適合康復期鍛煉。飲食注意補充鈣質和維生素D促進骨骼修復,超重者需控制熱量攝入。心理上需建立合理預期,多數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恢復正常生活,但競技運動可能需調整。定期復查核磁評估軟骨狀態,出現膝關節交鎖或突發腫脹需及時就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