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甲下面的肉裂開可能與外傷、真菌感染、營養缺乏、皮膚疾病、化學刺激等因素有關。甲周皮膚裂開常見于甲溝炎、維生素缺乏癥、接觸性皮炎等疾病,需結合具體誘因采取針對性處理。
1、外傷
指甲周圍皮膚受到外力擠壓或撕裂可能導致裂口,常見于修剪指甲過深、撕扯倒刺等行為。局部可能出現紅腫疼痛,嚴重時伴隨滲液。日常需保持手部清潔干燥,避免直接接觸刺激性物質。若出現感染跡象可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,裂傷較深時需就醫進行清創包扎。
2、真菌感染
甲癬蔓延至甲周組織可能引發皮膚皸裂,多伴隨甲板增厚、變色等改變。紅色毛癬菌等病原體侵襲會導致角質層脆弱易裂。確診需通過真菌鏡檢,治療可選用聯苯芐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,合并甲損害時需配合口服特比萘芬片。日常需注意個人用品消毒隔離。
3、營養缺乏
長期缺乏維生素B族、鐵元素或蛋白質可能使甲床及周圍皮膚彈性下降。典型表現為甲板出現縱嵴、甲周皮膚干燥龜裂。建議增加瘦肉、動物肝臟、深色蔬菜等富含營養素的食物攝入,嚴重缺乏時可遵醫囑補充復合維生素制劑如多維元素片。
4、皮膚疾病
銀屑病、濕疹等慢性皮膚病累及甲周時,因角質代謝異常和炎癥反應易致皮膚皸裂。銀屑病甲損害常伴隨點狀凹陷,濕疹多伴劇烈瘙癢。治療需控制原發病,可短期使用鹵米松乳膏等外用激素,配合尿素軟膏軟化角質。避免搔抓加重皮損。
5、化學刺激
頻繁接觸洗滌劑、有機溶劑等化學物質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。表現為甲周皮膚干燥脫屑,繼而出現放射狀裂口。建議操作時佩戴防護手套,接觸后及時涂抹凡士林等保濕劑。已發生裂傷者可短期使用復方多粘菌素B軟膏預防感染。
日常需保持手部適度濕潤,洗手后及時涂抹含神經酰胺的護手霜。冬季注意防寒保暖,避免冷熱交替刺激。從事濕性作業者可預先在甲周涂抹防水油膏。若裂口持續不愈、出現化膿或伴隨全身癥狀,應及時至皮膚科就診排查系統性疾病的可能。飲食注意補充優質蛋白和必需脂肪酸,適當增加核桃、深海魚等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食物攝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