泌尿系統感染可能由細菌感染、尿路梗阻、免疫力低下、性生活頻繁、衛生習慣不良等原因引起。泌尿系統感染通常表現為尿頻、尿急、尿痛、下腹不適等癥狀。
1、細菌感染
細菌感染是泌尿系統感染最常見的原因,大腸桿菌是最常見的致病菌。細菌通過尿道進入泌尿系統,在膀胱或腎臟中繁殖,導致感染。保持會陰部清潔、多喝水有助于預防細菌感染。對于細菌感染引起的泌尿系統感染,醫生可能會開具抗生素治療。
2、尿路梗阻
尿路梗阻會導致尿液滯留,增加細菌滋生的機會。尿路結石、前列腺增生、腫瘤等都可能導致尿路梗阻。尿路梗阻患者更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,需要及時解除梗阻。醫生可能會建議手術治療嚴重的尿路梗阻。
3、免疫力低下
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更容易發生泌尿系統感染。糖尿病、艾滋病、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。免疫力低下時,身體對細菌的抵抗力減弱,細菌更容易在泌尿系統中繁殖。增強免疫力有助于預防泌尿系統感染。
4、性生活頻繁
性生活頻繁可能增加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,特別是女性。性交時細菌可能被推入尿道,導致感染。建議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,性生活后及時排尿。對于頻繁發生泌尿系統感染的女性,醫生可能會建議采取預防性措施。
5、衛生習慣不良
不良的衛生習慣會增加泌尿系統感染的風險。如不及時更換內褲、如廁后擦拭方向不正確、長時間憋尿等。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,如每天清洗會陰部、勤換內褲、多喝水等,有助于預防泌尿系統感染。
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需要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,多喝水促進排尿,避免長時間憋尿。女性應注意經期衛生,性生活前后注意清潔。對于反復發作的泌尿系統感染,應及時就醫檢查是否存在其他潛在疾病。飲食上可適量攝入蔓越莓等有助于預防泌尿系統感染的食物,但不宜過量。出現泌尿系統感染癥狀時應及時就醫,在醫生指導下規范治療,避免自行用藥導致病情加重或產生耐藥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