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節疼痛可能是骨關節炎、類風濕關節炎、痛風性關節炎、強直性脊柱炎、感染性關節炎等疾病的表現。關節疼痛通常與關節退行性變、自身免疫反應、代謝異常、感染等因素有關,需結合具體癥狀和檢查結果進行診斷。
1、骨關節炎
骨關節炎是最常見的關節疾病,多見于中老年人,主要表現為關節軟骨磨損和骨質增生。患者常出現關節僵硬、活動受限,疼痛會隨活動加重,休息后緩解。X線檢查可見關節間隙變窄和骨贅形成。治療包括減輕體重、適度運動,藥物可使用雙氯芬酸鈉、塞來昔布、氨基葡萄糖等。
2、類風濕關節炎
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表現為對稱性小關節腫痛和晨僵。患者可能出現疲勞、低熱等全身癥狀,血液檢查可見類風濕因子陽性。疾病進展可導致關節畸形和功能喪失。治療藥物包括甲氨蝶呤、來氟米特、阿達木單抗等,需早期干預控制病情。
3、痛風性關節炎
痛風性關節炎由尿酸結晶沉積在關節引起,常見于第一跖趾關節,表現為突發劇烈疼痛、紅腫。高嘌呤飲食、飲酒可誘發發作,血液檢查可見尿酸水平升高。急性期可使用秋水仙堿、非甾體抗炎藥,緩解期需服用別嘌醇或非布司他降低尿酸。
4、強直性脊柱炎
強直性脊柱炎主要累及脊柱和骶髂關節,表現為下腰部疼痛和晨僵,活動后改善。患者可能出現脊柱強直和活動受限,HLA-B27檢測多為陽性。治療包括功能鍛煉和藥物控制,常用藥物有柳氮磺吡啶、依那西普等生物制劑。
5、感染性關節炎
感染性關節炎由細菌、病毒等病原體侵入關節引起,表現為關節紅腫熱痛,伴有發熱等全身癥狀。常見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和鏈球菌,需通過關節液檢查確診。治療需及時使用抗生素,必要時進行關節引流,避免關節破壞。
關節疼痛患者應注意保持適當運動,如游泳、騎自行車等低沖擊運動,避免劇烈活動和關節過度負重。飲食上應保證鈣和維生素D攝入,痛風患者需限制高嘌呤食物。注意關節保暖,可使用熱敷緩解疼痛,但急性炎癥時需冷敷。如疼痛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其他癥狀,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,避免自行用藥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