肝臟囊腫是肝臟內出現的充滿液體的囊狀結構,屬于常見的良性病變。多數患者無明顯癥狀,通常在體檢時通過超聲或CT檢查偶然發現。
肝臟囊腫主要分為單純性肝囊腫和寄生蟲性肝囊腫兩類。單純性肝囊腫由先天性膽管發育異常引起,囊壁由單層膽管上皮細胞構成,內部充滿清亮液體。寄生蟲性肝囊腫多由細粒棘球蚴感染導致,囊內含有寄生蟲成分,需通過血清學檢查鑒別。
體積較小的囊腫通常無需治療,建議定期復查超聲監測變化。直徑超過5厘米的囊腫可能壓迫周圍組織,引發右上腹隱痛、餐后飽脹感或惡心等癥狀。對于有癥狀的囊腫,可在超聲引導下進行穿刺抽液或注入硬化劑治療。若囊腫反復增大或合并感染,需考慮腹腔鏡手術切除。
極少數情況下,多發性肝囊腫可能與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——多囊肝病相關,此類患者需評估是否合并多囊腎等器官損害。寄生蟲性囊腫嚴禁穿刺,避免引發過敏性休克或腹腔播散,確診后需規范使用阿苯達唑等抗寄生蟲藥物,必要時行完整囊腫切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