孕婦腹瀉后的飲食需遵循“低刺激、易消化、防脫水”原則。腹瀉期間腸道黏膜敏感,不當飲食可能加重癥狀或影響胎兒營養供給。
飲食調整核心要點
1. 補充電解質溶液
腹瀉易導致水電解質失衡,可口服補液鹽ORS或自制淡糖鹽水500ml溫水+1.75g鹽+10g白糖。每小時補充100-200ml,預防脫水。
2. 低渣流質飲食
急性期選擇米湯、藕粉、去油雞湯等流質。癥狀緩解后過渡至低纖維半流質,如大米粥、軟爛面條、蒸蘋果泥。蘋果所含果膠可吸附腸道毒素。
3. 限制乳制品攝入
暫時避免牛奶、奶酪等乳糖含量高的食物。可選用無乳糖配方奶或酸奶替代,后者含益生菌有助于恢復腸道菌群平衡。
4. 分餐制與溫度控制
采用少量多餐模式每日5-6餐,食物溫度保持40℃左右。過熱或過冷可能刺激腸蠕動加劇腹瀉。
需規避的高風險食物
高脂食物:肥肉、油炸食品
高纖維食材:芹菜、竹筍、雜糧
刺激性調味品:辣椒、芥末、咖喱
含糖飲料:果汁、碳酸飲料
營養監測重點
持續腹瀉超過24小時或出現口渴、尿量減少、胎動異常時需立即就醫。恢復期建議每日監測體重變化,每周至少攝入50g瘦肉或魚類預防蛋白質缺乏。
孕婦腹瀉期間應避免自行使用止瀉藥物。若伴隨發熱或血便,需排查感染性腸炎可能,及時進行糞便常規檢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