子宮內膜癌的預后效果主要與分期、病理類型及治療方式有關。早期患者5年生存率可達80%-90%,中晚期預后相對較差,生存率隨分期進展顯著下降。
影響預后的核心因素包括腫瘤分期、組織學分級和肌層浸潤深度。國際婦產科聯盟分期中,Ⅰ期腫瘤局限于子宮體,5年生存率超過85%;Ⅱ期侵犯宮頸間質,生存率降至70%-80%;Ⅲ期出現盆腔擴散或淋巴結轉移,生存率約30%-60%;Ⅳ期存在遠處轉移時生存率不足20%。病理類型方面,子宮內膜樣腺癌預后優于漿液性癌或透明細胞癌等特殊類型。G1高分化腫瘤比G3低分化腫瘤預后更好。
治療方式直接影響預后。早期患者通過全子宮雙附件切除+淋巴結清掃可實現根治,術后根據危險因素補充放療或化療。晚期患者需綜合手術、放療、化療及靶向治療。分子分型指導下的精準治療可改善預后,如錯配修復缺陷型對免疫治療敏感。
復發風險與初始治療是否規范密切相關。80%復發發生在治療后3年內,局部復發可通過放療或手術挽救,遠處轉移預后極差。定期隨訪監測CA125和影像學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復發。
特殊人群需個體化評估。年輕患者保留卵巢可能增加復發風險,肥胖患者更易出現治療并發癥?;驒z測確認林奇綜合征等遺傳因素有助于家族風險管理。規范治療和長期隨訪是改善預后的關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