牙齦癌是口腔頜面部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,主要危害包括局部組織破壞、功能障礙和全身轉移風險。牙齦癌的危害程度與腫瘤分期、病理類型及治療時機密切相關。
牙齦癌可直接侵犯鄰近解剖結構。早期病變可能僅累及牙齦黏膜,隨著進展可破壞牙槽骨導致牙齒松動脫落。晚期腫瘤可向深部浸潤至頜骨,引發病理性骨折;向前擴散可累及唇頰黏膜,向后可波及咽側壁。部分病例會出現下牙槽神經受侵,表現為下唇麻木。
功能障礙是牙齦癌的典型危害。腫瘤占位效應可影響咀嚼和吞咽功能,導致進食困難。舌體或口底受累時可能出現語言障礙。若侵犯顳下頜關節區域,可引發張口受限。晚期患者因疼痛和機械梗阻可能出現營養不良。
區域淋巴結轉移是常見危害。牙齦癌易轉移至頜下淋巴結和頸深上淋巴結,腫大淋巴結可能壓迫氣管或血管。部分病例會出現遠處轉移,肺部是最常見的靶器官,其次為骨骼和肝臟,轉移灶可導致相應器官功能衰竭。
全身消耗性危害不容忽視。腫瘤釋放的炎癥因子可能引發惡病質,表現為進行性體重下降和貧血。疼痛控制不佳可能誘發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。治療相關的副作用如放射性口腔黏膜炎、化療后骨髓抑制也會加重身體負擔。
少數病例可能出現急性并發癥。腫瘤潰破可能造成嚴重出血,深部感染可引發膿毒血癥。氣道受壓迫可能導致呼吸困難,需要緊急氣管切開。這些急癥直接威脅生命安全。
牙齦癌的預后與早期診斷密切相關。建議發現牙齦潰瘍經久不愈、腫塊快速增大或牙齒異常松動時,盡早就診口腔頜面外科。規范治療后的五年生存率早期可達80%以上,但晚期病例預后顯著下降。定期口腔檢查是預防嚴重危害的關鍵措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