受風起疙瘩通常是指蕁麻疹,可通過抗組胺藥物、糖皮質激素、免疫調節劑、中藥治療、物理防護等方式治療。蕁麻疹可能由過敏反應、感染、物理刺激、自身免疫疾病、遺傳因素等原因引起。
抗組胺藥物是治療蕁麻疹的常用藥物,能夠阻斷組胺受體,緩解瘙癢和風團癥狀。常用藥物包括氯雷他定、西替利嗪、依巴斯汀等。這些藥物適用于輕中度蕁麻疹,對過敏反應引起的癥狀效果較好。使用時應避免駕駛或操作精密儀器,部分藥物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。
糖皮質激素適用于嚴重或頑固性蕁麻疹,具有強效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。常用藥物包括潑尼松、甲潑尼龍、地塞米松等。這類藥物可快速控制癥狀,但不宜長期使用,可能引起血糖升高、骨質疏松等不良反應。使用期間需監測血壓和血糖變化。
免疫調節劑用于慢性蕁麻疹或對常規治療無效的患者,通過調節免疫系統功能減輕癥狀。常用藥物包括環孢素、奧馬珠單抗等。這類藥物需要嚴格在醫生指導下使用,治療期間需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。
中藥治療蕁麻疹以祛風止癢、清熱解毒為原則,常用方劑包括消風散、防風通圣散等。中藥成分復雜,需根據個體情況辨證施治。部分中藥可能引起胃腸道不適,服藥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物理防護包括避免冷熱刺激、減少摩擦、穿著寬松棉質衣物等措施。保持皮膚清潔濕潤,使用溫和無刺激的洗護產品。室內保持適宜溫濕度,外出時做好防風保暖。記錄誘發因素有助于預防復發。
蕁麻疹患者應保持規律作息,避免過度疲勞和精神緊張。飲食宜清淡,限制海鮮、酒精等易致敏食物攝入。適當補充維生素C和鈣劑有助于減輕過敏反應。洗澡水溫不宜過高,避免使用堿性強的清潔產品。癥狀持續不緩解或伴有呼吸困難等嚴重表現時,應及時就醫。慢性蕁麻疹患者需長期隨訪,在醫生指導下調整治療方案。日常可進行適度運動增強體質,但應避免劇烈運動誘發癥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