直腸息肉與痔瘡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直腸疾病。直腸息肉是腸黏膜異常增生形成的贅生物,痔瘡則是肛門靜脈叢淤血擴張形成的血管團。兩者在發病機制、臨床表現及處理方式上存在顯著差異。
直腸息肉主要分為炎性息肉、腺瘤性息肉等類型,可能與長期慢性炎癥刺激、遺傳因素、高脂飲食等有關。典型癥狀為無痛性便血,血液常附著于糞便表面,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或腸套疊。較大息肉可通過腸鏡切除,病理檢查可明確性質。
痔瘡根據發生部位分為內痔、外痔和混合痔,常因久坐、便秘、妊娠等導致靜脈回流受阻引發。典型癥狀為排便時肛門疼痛、滴血或噴射狀出血,嚴重者出現痔核脫出。早期可通過飲食調節、溫水坐浴緩解,Ⅲ度以上痔瘡可能需要膠圈套扎或手術切除。
鑒別要點包括:直腸息肉出血多為暗紅色且與糞便混合,痔瘡出血呈鮮紅色且與糞便分離;息肉通常無痛,痔瘡急性發作時疼痛明顯;腸鏡檢查可直觀區分兩者。40歲以上人群若出現便血癥狀,建議優先進行腸鏡檢查排除息肉或腫瘤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