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數房顫患者通過規范治療可以控制癥狀,但徹底治愈的可能性與病因、病程及個體差異有關。
1、可逆性房顫的治療:
由甲狀腺功能亢進、電解質紊亂或急性感染等誘因導致的房顫,在消除誘因后可能完全恢復竇性心律。這類患者需針對原發病進行治療,如甲亢患者需服用抗甲狀腺藥物,低鉀血癥患者需補鉀。早期干預的成功率可達60%-80%,但需定期復查心電圖以監測復發風險。
2、慢性持續性房顫的管理:
病程超過1年的持續性房顫完全復律難度較大,可能與心房結構重構有關。射頻消融術對部分患者有效,術后需長期服用抗凝藥預防血栓。藥物控制方面,β受體阻滯劑可調節心率,胺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可能幫助維持竇律,但需警惕肺纖維化等副作用。此類患者5年內復發率約40%-50%,需結合動態心電圖評估治療效果。
日常需限制酒精和咖啡因攝入,保持體重指數低于25。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、游泳,避免劇烈運動誘發心悸。監測血壓和脈搏,每日記錄心率變化。飲食推薦地中海飲食模式,增加鎂、鉀含量豐富的深綠色蔬菜和香蕉。心理方面可通過正念訓練緩解焦慮,避免情緒波動誘發心律失常。建議每3-6個月復查心臟超聲評估心功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