糜爛性胃炎患者可通過軟質易消化食物、低纖維食材、堿性食物、少食多餐、避免刺激性飲食等方式調節飲食結構。
1、軟質食物:
選擇米粥、面條、蒸蛋等軟爛食物減輕胃黏膜負擔。這類食物經過充分糊化或烹煮后分子結構松散,能減少胃酸分泌和機械摩擦,適合急性發作期食用。烹飪時需徹底煮至無顆粒感,溫度控制在40℃左右。
2、低纖維食材:
優先食用冬瓜、南瓜、土豆等低纖維蔬菜。植物纖維含量低于1.5g/100g的食材可降低對潰瘍面的物理刺激,同時提供必要維生素。避免芹菜、竹筍等粗纖維食物,每日蔬菜攝入量建議200-300g分次進食。
3、堿性食物:
適量攝入蘇打餅干、饅頭、牛奶等堿性食物中和胃酸。這類食物pH值在7.0-8.5之間,能暫時緩解胃酸對糜爛黏膜的侵蝕。但需控制牛奶每日不超過300ml,避免鈣質刺激胃泌素分泌。
4、少食多餐:
采用每日5-6餐制,單次進食量不超過200ml。縮短空腹時間可避免胃酸持續刺激病灶,兩餐間隔建議2-3小時。餐后保持直立姿勢30分鐘,睡前3小時停止進食。
5、忌口清單:
嚴格規避辣椒、酒精、咖啡因等刺激性物質。辛辣成分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屏障,酒精可增加胃蛋白酶活性,咖啡因則促進胃酸分泌。同時限制油炸食品、碳酸飲料等產酸食物。
糜爛性胃炎患者需建立長期飲食管理方案,每日保證60g優質蛋白如魚肉、豆腐,主食以發面食品為主。烹飪方式推薦蒸煮燉,避免煎炸。可配合溫和運動如散步促進胃腸蠕動,餐后1小時進行15分鐘腹式呼吸訓練。出現嘔血或黑便需立即就醫。